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资讯

女高音么红把歌剧《茶花女》带到石景山



2025-04-19来源: 艺术中国

4月25日和26日两天,一个新版歌剧《茶花女》将在石景山区文化中心上演。这部《茶花女》由女高音歌唱家么红与东方演艺集团、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共同举办。她身兼多职担任该剧出品人、导演、主演以及声乐指导。这部新版歌剧应当是有史以来首次在石景山区上演整部的西洋歌剧,同时它的上演无疑大大拓展了北京城的歌剧版图,今后石景山观众可以在家门口看歌剧了。

此外,这部新版歌剧将以普及惠民的大众情怀拥抱欣赏歌剧的热心观众。让观众得到高标准、高水平的艺术享受,使得阳春白雪的歌剧可以走近大众。么红此次执导歌剧《茶花女》,不仅是她个人艺术生涯的新起点,更是为北京城歌剧艺术发展带来新思路,开拓一条新路径。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传承经典、贴近大众、培养新人的理念,为歌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么红表示:“新版歌剧《茶花女》选择在石景山区文化中心演出不仅是一次大胆尝试,更是这部经典歌剧的全新呈现!给青年歌剧演员提供尽可能多的登台演出机会,使得他们尽快成长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歌唱家么红

从三里屯到石景山,新版《茶花女》歌剧的尝试

今年《茶花女》遍地开花,仅中央歌剧院就拥有多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去年年底歌唱家戴玉强先生在河南制作的“豫版”《茶花女》也将在五一期间进京演出,此外今年上海西安也都将各自打造的《茶花女》推向市场。所有歌剧人都在以实际行动“传承经典、致敬经典”,这其中也包括女高音歌唱家么红。前阵子,么红的一位朋友希望她在三里屯的一个场地做一场音乐会,身为歌剧演员的她面对这个独特空间,提议干脆做一台沉浸式沙龙歌剧《茶花女》。那是当了34年歌剧演员的么红第一次萌发尝试执导歌剧的念头,简单而精致的舞美和灯光,一架钢琴,没有合唱,三个演员在观众身边沉浸式的倾情表演,圆满完成了这部经典大戏。演出结束,朋友们的大加赞赏和鼓励激发了么红继续探索导演歌剧的念头。于是,当石景山文化中心和她共同探讨合作的时候,就有了为这个不到400个座位剧场打造一个全新版本歌剧《茶花女》的创作冲动。

舞美设计高广建

创新呈现,贴近大众

为了让歌剧更加贴近大众,么红在此次演出中大胆尝试“轻量化”舞台呈现方式。她将演员阵容精简至6人,简约的舞台呈现,摒弃了传统歌剧繁复的实景装置。这种创新呈现方式简约而不简单,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更加专注于歌剧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魅力。么红表示,威尔第的音乐没做任何改动,原汁原味。只是删除了一段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由女高音独唱替代。“这不是改编,是呈现方式的不同。此外,因为石景山文化中心没有乐池,所以只能选用钢琴演奏完成。这次时间可能来不及,未来有可能尝试加几件乐器。……”尽管没有合唱队,但是作为此版视觉总监的高广健带着他的设计团队,还是使用了视觉手段在舞台上得以巧妙地呈现。舞台的正后方设计了一道高大的弧形墙体为演员的声音提供了有利的声场反射,中间开合的裂缝中是一些穿西装戴礼帽的男性人模装置,这是合唱队的“替代品”,也是营造场景氛围的“来宾”。高广健表示,这个装置既可以填补合唱队的缺失,丰富舞台视觉意向。

男主演、阿尔弗莱德的扮演者、男高音徐森

这个舞台既现代又古典

在舞台设计方面,高广健带领他的团队在舞台布景上面对剧场的独特观演空间,采用简约、抽象的设计理念,强调“以少胜多”,通过简洁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舞台上高低错落悬挂的一大一小两个画框,它们既可以是门也可以是窗户亦或是镜子,将舞台分割成不同的空间。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舞台的灵活性,也使欢众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戏剧的想象中。道具新材料的使用,LED霓虹灯的介入大大增强了舞台的现代感,为石景山版歌剧《茶花女》打造了一个既具有现代时尚气息又不失经典韵味的舞台,使观众在欣赏经典歌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舞台艺术的魅力。此外,高广健十分注重灯光层次和高饱和色彩的运用,实现场景转换,细腻呈现主角薇奥烈塔内心世界的变化,增强舞台的视觉感染力。

舞台上,设计团队还使用了单体“女性衣裙”这个意向对应群体男性人模的装置,予以表现维奥烈塔的人物命运。观众一进场就见到舞台上几条红线垂吊一条白色的裙子,在最后一幕中将维奥烈塔在前几幕戏中穿过的几条不同色彩的“衣裙”高低错落再次呈现于舞台上,在黑色亚克力舞台地面材料中多重再现,让整个舞台氛围感觉既有时尚的现代感又洋溢着优雅的古典气息,同时也突出人物的命运感。

一人分饰多角儿的男中音张鹏

为年轻人搭建舞台

么红在推动歌剧艺术传承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年轻演员的成长。“现在都说青年演员有断代的现象,但实际上中国不缺优秀的青年演员,他们需要的是机会。”么红近几年不参演中央歌剧院的《茶花女》演出,就是想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年轻演员。观众需要欣赏到有艺术标准、有水平、有高度的艺术演出。年轻的演员需要与有经验的前辈同台合作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这次石景山版《茶花女》除了选择有经验的成熟艺术家男高音薛皓垠和男中音孙砾、张鹏之外,徐森、王艺清、李昊媛、李欢、孙嘉璐都是一水儿优秀的青年后辈。歌剧艺术薪火相传,为年轻艺术家搭建平台,就是为歌剧的未来播种。新版歌剧《茶花女》将为石景山区观众带来歌剧新体验,也为传统歌剧注入新的活力,更是寻找让歌剧这门高雅艺术走进现代观众的一把钥匙。

扩大歌剧版图,便利大众

北京城能够上演歌剧的剧场大多集中在二环附近的主城区,从石景山到最近的国家大剧院看一场歌剧,不管是乘坐地铁还是驾车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如果歌剧演出时间过长,还会错过了公共交通。交通不便成为阻碍大众接触歌剧的一大因素。此次上演的“石景山版”《茶花女》无疑大大拓展了北京城的歌剧艺术版图,让西四环外甚至石景山的观众可以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歌剧表演。这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当地观众,也为北京城的歌剧舞台开辟了新阵地,使歌剧艺术的触角进一步延伸至城市的各个角落。

艺术传帮带

事实上,高广健和么红除了艺术创作之外,各自在艺术教育领域开枝散叶带研究生。在舞台设计团队和歌剧角色中,都有各自在读研究生参与舞台实践。高广健说:“这也是一种传帮带,从教学传承这个角度,让年轻人更早、更多的有舞台实践机会,建立自信。“学以致用”是目的。比“纸上谈兵”更珍贵重要。么红此次执导歌剧《茶花女》,是她个人艺术生涯的新起点,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经典、贴近大众、培养新人的理念,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歌剧并感受歌唱艺术的魅力。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